11年义务修电器
“发哥”:助人我很快乐

退休后他召集老伙计组建“银发义修队” 每月定期服务街坊
广州日报 2024年03月07日 武威

张炳发

义修队队员们到社区为民众维修家电。

  他是闲不住的“发哥”,年近八旬、两道寿眉,本当饴儿弄孙,却穿行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深入社区义务为民众修理各类家电;他是不认命的“发哥”,心脏已装了两个支架,妻子劝他不要逞强,但他仍坚持出门义修,只为那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他是有恒心的“发哥”,11年前他和其他两位老人组建起广州粤晖家电义修队,每月6次义修,如今队伍已经壮大到60多人,而他是其中年龄最大、义修时长最久的志愿者。

  几把螺丝刀,一个测电仪,承载着张炳发和老伙计们退休后的喜乐时光。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武威

  他的快乐很简单:

  身背“百宝箱”为社区街坊义修家电

  3·5学雷锋纪念日下午2时,78岁的张炳发和其他几位义修队的老伙计准时出现在中山四路城隍庙门口的摊位前,为社区民众义修各种小家电。不一会儿便吸引了十来位街坊,各类损坏的电吹风、电风扇、剃须刀、电磁炉、电热水壶、电动牙刷等电器很快摆满了长桌。

  见状,张炳发不慌不忙地翻开他身后的“百宝箱”,拿出螺丝刀、测电仪等工具,开始进行检测和修理。一旁,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姐负责登记,不一会儿大半个表格便填满了。

  义修队员各有所长。张炳发最擅长修理的是电吹风和电热水壶,其他成员则专攻电磁炉、电风扇等小家电。张炳发手拿一个坏了的电吹风,先用工具检测出“病因”,之后便拧开螺丝打开盖子,拧紧里面松落的电子元器件,再联通电源打开开关,一股热风随即涌出,来修理电吹风的老阿姨露出满意的笑容,张炳发物归原主,微笑着说:“可以正常使用了。”

  张炳发告诉记者,以往老伙计们遇到元器件坏的情况,只能告诉事主需重新购买零件后才能帮助修理;后来他自掏腰包购买了大量开关、插座、二极管、水龙头、电线等零部件,存放在他的“百宝箱”里,每次义修他都会事先整理好并随身携带,这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我们坚决实报实销,多少钱进的货就只收事主多少钱,一般都是几元或十几元。”

  随着修理水平和成功率的提升,如今义修队几乎每周都会接到邀请,前往各个社区进行义修。“我们做得久了,收获了一些认可,所以居委会定期邀请我们去义修。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障人士,我们都会入户进行维修。”

  “入户的时候,我们除了维修他们上报的问题,还会主动检查、发现其他家电的问题,特别是排查一些用电、用水的安全隐患。”张炳发告诉记者,一次他去到一个老阿姨家中维修电风扇,看到老人饭桌上方只有一个昏暗的小灯泡,便主动提出要帮她安装一个日光灯管,此外,他还排查出老人家的洗衣机故障。“经过修理和安装后,老人屋里明亮了很多,我们后来还特地帮她在卫生间安装了扶手,她激动地向我表示感谢,她高兴了,我也特别满意。”

  “我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帮助到别人我就会快乐,和老伙计们一起修理电器,说说笑笑,也同样让我感到快乐。我们年龄大了,散发余热之外还能一起聚聚,就会让我们感到格外开心。”张炳发说。

  他的坚持不简单:

  装了两个心脏支架仍“闲不住”

  虽然快乐很简单,但能坚持11年做义修却真的不简单。从青年时代起他便牢记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当年在上班路上,我看到一位残障人士在马路上艰难地前行,我停下自行车询问他的情况,等我把他送到目的地再去上班,才发现已经迟到半小时,单位领导问我迟到原因,我却只是说家里有些事情耽搁了。”张炳发表示,他的性格比较内敛,并不愿意把自己做的好事挂在口头,提起义修队如今取得的成绩,他也常常说“这是大家一起的功劳”。

  张炳发退休前对家电维修其实是“门外汉”。2006年退休后,他成为所在小区业委会的副主任,开始服务周边的邻居,也是这段时间他才算入行。“我当时负责管小区的水电工作,但若是谁家的锁被钥匙卡住了也是我去拆,哪家搞装修我也要去监督有没有安全问题,大楼加装电梯也是我来负责监工。我一直干到2013年,虽然每天八九点去上班,但都是义务劳动。”张炳发说,当业委会副主任这段时间,除了让他初步学习了一些维修技术外,也为他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积累了经验。“遇到问题有民众不理解,我们就尽量做好解释和劝说。我们维修电器也是一样,碰到民众不明白的地方,我们都会非常耐心地和他们解释。”

  2013年4月,张炳发认识了如今的义修队队长张朝广,他们决定组建一支家电义修队来帮助社区街坊。“很多市民都是比较节约的,特别是老年人,他们的一些家电坏了不忍心丢,自己又不会修理,外面的维修店收费又比较贵,这些故障家电只能放在家里,如果强行继续使用还会有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就决定要做义修,来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自从加入义修队后,张炳发就认真自学家电维修的相关知识,积极参加队伍的培训和各种活动,还认真地向老师傅们学习技术,精益求精。

  实际上,十多年前张炳发便因为冠心病入院做了支架手术,2018年6月,他在进行义修过程中突然大量冒汗、感到心脏不适,他立刻被送往医院,随后做手术装上了第二个支架。“回家后我老伴就不让我出门了,按照医嘱,连续3个月每天吃着少油少盐的饭菜。那段日子可真把我闷得够呛,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儿女不和我们住在一起,我每天和老伴大眼瞪小眼,真是把我憋坏了。”张炳发说,经过不断地向妻子请求保证,他才得以出门继续做义修服务。“我们家有个日历,每个月我哪几天要出门做义修都会在日期上画圈圈,以便老婆及时掌握我的行踪。”

  为了照顾张炳发的身体,义修队如今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他安排任务。一般楼梯楼的1到3楼他还是坚持入户做义修,太高的楼层就不去了,大部分时间他会守在社区定点摊位,等民众把电器拿下来修理。

  “老婆确实反复叮咛,可谁让我偏偏是个闲不住的人啊。”张炳发笑着说。

  义修团队不断扩大

  “认认真真才能赢得民众信任”

  谈及未来的打算,张炳发表示,他预计在两年后“二次退休”——到了80岁,如果身体情况允许,他仍会实地参加志愿活动,但不会继续动手维修,而是做一些团队的协助工作。

  广州粤晖家电义修队如今已是广州市志愿者协会直属志愿服务队。张炳发之所以考虑“退居二线”,除了年龄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后继有人”。“我们团队最近又来了四五个志愿者,他们都是刚退休的,有几个之前在电视台干过,对电器很熟悉,他们技术上很强,所以我特别放心。最初我们团队只有3个人,后面我们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招募,如今已经有60多名志愿者,每个人的出勤率都非常高。” 张炳发说。

  “我很喜欢我们的团队,民众都非常欢迎我们,有一次在老年大学设点做义修时,有的民众一定要和我们握手,还要和我们合影,我总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小事,但大家对我们这么热情、这么喜欢,这就让我们下定决心要一直做下去。我们现在还会对一些刚退休的老人进行招募宣传,大家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都喜欢热闹的集体生活,加上又能为群众做点实事,于是便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加入。”张炳发说。

  未来,张炳发计划将进一步把义修队伍的管理工作理顺,以便让这支银发义修队能更好地发挥余热。“我们已经干了11年,对于队员们我始终强调,每做一件事都一定要认认真真,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师傅,千万不要随便搞,只有认认真真,我们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我们的队伍才能做得更好。”

广州日报深锐周刊A1211年义务修电器
“发哥”:助人我很快乐
武威2024-03-07 2 2024年03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