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呼吸精准麻醉下成功肺移植 术后次日自主进食

他一口气喝完一碗粥

广州日报 2024年07月04日 翁淑贤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梁博、韩文青)日前,65岁的潮汕人刘伯(化名)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院”)成功接受了肺移植,术后第二天,他便能实现多年来的心愿——一口气喝完一碗粥。因长期受慢阻肺病困扰,患有严重肺气肿、呼吸衰竭,需常年吸氧,刘伯连喝碗粥都要断断续续停下来喘三四次。术后第三天,他便成功转入普通病房开展后续康复治疗。

  刘伯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折磨了16年,出现严重的肺气肿,呼吸功能持续恶化。6月19日,刘伯等到了配型合适的供体肺捐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移植学科团队迅速准备就绪,正式为他开始了一场自主呼吸精准麻醉下的肺移植手术。

  手术过程中,该院器官移植科、麻醉手术科等默契配合,使用喉罩实现术中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式,切除刘伯需要更换的左肺,将供体肺植入。术中改变了以往传统肺移植手术的气管插管麻醉模式,采用多模式的镇痛技术,患者在整个移植过程中保留全部或部分自主呼吸,大大减少了镇静药物和肌松药物的使用。

  刘伯的肺移植方案给麻醉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蓝岚坦言,麻醉医生不仅需要个体化、精准化把握药量,而且在术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确保他氧合稳定,并需要通过纤支镜技术及时清理分泌物,观察吻合口情况等。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创新的技术手段和高效的团队配合,何建行教授团队成功实现了患者术中无需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无需气管插管,手术后也无需以往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不到四个小时,这台自主呼吸精准麻醉下的肺移植手术顺利完成了。

  经评估讨论,广医一院专家团队认为刘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需送入传统重症监护病区,于是转入科室监护病房里继续进行术后观察。

  术后第二天,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刘伯已经可以下床站立,并且在呼吸康复训练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呼吸康复锻炼。

  “终于可以轻松喘气了,我最想念这一口热粥的味道。”在得知刘伯有这个想法之后,医护人员专程给他送了一碗粥。“这碗粥,真香!”多年来稍微一活动就气促、气喘,严重时甚至有濒死感的刘伯感慨万千:一口气喝完一碗粥,这个曾一度对他来说很“奢侈”的愿望,想不到术后第二天便实现了。

  术后第三天,刘伯转入普通病房,其后续治疗融入了呼吸功能锻炼、踩单车等下肢康复训练。

  将“无管”理念与肺移植相结合

  传统的肺移植必须在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下完成,部分心肺功能极差的患者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生命支持设备辅助。机械通气是呼吸危重患者最常用的呼吸支持手段,但可能带来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呼吸相关性肺损伤,不仅可能进一步加重肺功能恶化,甚至可增加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另外,长期呼吸支持会导致呼吸肌(尤其是膈肌)功能下降,也可能会使患者体验到焦虑、抑郁和孤独感,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的动力。”移植学科带头人何建行表示。这一次,该团队又一次创新性地将“无管”理念与肺移植相结合,以术中的自主呼吸麻醉状态有效避免呼吸机带来的肺损伤、膈肌功能下降等问题,同时减少了镇静镇痛药和肌松药的用量,有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广州日报都市新闻A13他一口气喝完一碗粥 翁淑贤2024-07-04 2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