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创新与全要素资源深度融合

广州日报 2024年10月14日 彭灵灵 彭未名

  学界新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全要素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广阔而光明的前景。全要素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还涵盖了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更为广泛的范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强化科技创新与全要素资源的协同效应。科技创新与全要素资源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科技创新与全要素资源融合

  自然资源与科技创新结合是实现可持续利用和长远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主要表现为绿色技术、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在推动绿色发展中,我国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和研发,使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显著增长,这不仅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促进了新能源技术的突破、能源结构的优化、绿色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这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也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报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设备制造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创新与自然资源的有机结合。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以智能化、网络化和绿色化的方式,势必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进一步友好发展和生态平衡。

  人力资源与科技创新结合是现代化的基石。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国际合作、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引进计划,提升劳动力素质及人力资源质量。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人才流动和跨区域合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我国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体系。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人力人才资源优势,为全要素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也为产业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这不仅指科技创新,也包括创新人才培养。实施精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和灵活的职业发展路径,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对提升全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推动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资源与科技创新结合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改革、风险管理和投资引导、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促进资本资源高效配置到关键领域,如高科技产业、绿色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平台及资金支持。这不仅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要素市场化和市场要素化,推动了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还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与投资策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不仅能为科技创新、创新型企业输入成长的“血液”,而且能通过市场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活力。所以,必须注重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资本流向高效率、高回报的领域,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低碳项目,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资本资源的高效利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此外,应注重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国内资本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技术资源与科技创新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科技创新推动了技术革命及应用。近年来,全球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和创新的贡献至关重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和资源配置正发生深刻变化,引领着产业变革、经济结构优化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推动着产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了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发展。《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潜力和数字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以及数字中国日趋凸显的赋能效应,而且反映了科技创新及技术资源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知识、技术与创新的驱动作用,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及其与技术资源的相互作用,推动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信息资源与科技创新结合是构建高效协同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通过建设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开放的数据平台,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知识传播、科学技术扩散和全要素资源融合,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促进了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资源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应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与信息资源的整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监管的智能化,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产业融合和智慧产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强化科技创新与全要素资源的协同效应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科技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策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疑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与全要素资源的深度融合发展与应用是关键。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单一资源的优化,更要注重资源间的协同效应。这意味着,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应具备前瞻性思维。

  政策环境的优化对于激发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框架,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并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则需要借助战略规划和组织创新,实现对全要素资源的深度整合,并通过研发投资、技术引进和人才培育等手段,不断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以华为公司为例,其在5G技术领域的突破,不仅依赖于科技创新,还得益于对人才、资本、信息等资源的综合运用。华为通过建立全球研发网络,吸引和培养顶尖人才,同时与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了技术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堪称科技创新与全要素资源融合的典范。

  科技创新与全要素资源融合是动态而系统的创新过程。通过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促进知识、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的流动与重组,形成新的增长点。这种模式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竞争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还能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作者彭灵灵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彭未名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A12推动科技创新与全要素资源深度融合 彭灵灵 彭未名2024-10-14 2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