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绿能之都”

广州日报 2024年11月29日 黄文生、关家玉、梁文栋

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三峡阳江沙扒风电场

  发展变奏曲

  千里长风催动风机发电,万顷碧涛庇护鱼群繁衍——阳江深入贯彻“双碳”目标,主动“融湾入圈”,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因地制宜发展阳江特色新质生产力,为大湾区和全国产业绿色转型作出阳江贡献。展望未来,阳江将强化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能之都”。

  文、图/黄文生、关家玉、梁文栋

  立足“4+4+X”产业体系

  重点在绿色制造、海洋经济、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滨海旅游康养等产业与大湾区城市加强合作共建。

  建设“绿色”新赛道

  立足“陆海一盘棋”基本理念,加强港口资源与陆域经济发展的有机联动。

  智能化港口管理平台建设

  引导和促进加大5G、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新技术应用,推动港区内部的装卸、运输等作业实现全过程智能化运作。

  绿能产业科技创新分论坛: 

  激发“绿能之都”新动能

  阳江深秋,在中国最美海岛之一的阳江市海陵岛,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绿能产业科技创新分论坛在这里举行。阳江绿能分论坛是大湾区科学论坛首次在大湾区城市以外举办的分论坛,不仅规格高而且专业性强。7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170多个国际组织、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代表汇聚海陵岛,以“科技创新和绿能产业发展”为主题,搭建前沿科学学术交流和产学研融合平台,推动绿能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近年来,阳江深入贯彻“双碳”战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起了涵盖风电、水电、光伏、抽水蓄能等较为完备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走在全省前列。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创始主席白春礼等多位中外嘉宾发表视频致辞;张小曳、刘经南、封锡盛、张跃、刘锦茂、张纹通等6位国内外院士参加了论坛,并聚焦绿能产业作了主旨演讲。同时还有“海丝对话·阳江”、圆桌会议等内容,嘉宾们围绕绿能产业科技创新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推动绿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还发布了《阳江倡议》,提出包括坚守绿色发展愿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强化绿色金融支持、深化国际技术合作、提升社会公众参与等六方面内容,呼吁各方汇聚智慧与力量,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美好未来,进一步彰显了绿能分论坛在推动绿能产业可持续与创新发展上的坚定决心。

  向“绿色”要新质生产力

  抢占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

  阳江向“绿色”要新质生产力,如今绿色能源经济建设走上快车道。2017年10月,阳江海域打下第一根海上风电桩,开启了“好风借力”的征途,一组组数字见证了阳江正在抢占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截至目前,阳江累计建成各类电源总装机容量2141.7万千瓦,约占全省10.7%;海上风电已建成投产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约占全省50%、占全国七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阳江将建成绿色能源装机容量超2600万千瓦。

  阳江深入贯彻“双碳”目标,以海上风电为引领,建设起涵盖风电、光伏、水电、抽水蓄能等多能齐发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2023年12月19日,广东能源集团阳江青洲一海上风电场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该项目共安装37台海上风电机组,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约15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4.13万吨——相当于再造约1800公顷的森林。

  今年初,中国能建阳江35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规划容量350兆瓦,新建220千伏升压站一座,建成后年均发电量4亿千瓦时。

  千亿级产业链崛起

  锚定国际“绿能之都”目标

  海风不仅吹来了清洁能源,更崛起了千亿级产业链。从2017年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获核准到建设全国首个国际风电城,短短7年时间,阳江举全市之力推进海上风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基本构建起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格局。

  9月11日,阳江市主平台产业新空间项目(一期)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收尾冲刺阶段。这是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的首期工程,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是阳江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重点项目,旨在以高标准配置、智能化服务以及绿能可再生能源供应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绿能示范产业园。项目计划分三期开发,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企业招商,并进行厂区装修和设备安装。

  短短几年内,阳江以打造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为主抓手,从无到有打造出全球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的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迄今海上风电在建装机容量全国第一。同时,阳江锚定“双碳”目标,以海上风电为引领,建设起涵盖风电、光伏、水电、抽水蓄能等多能齐发的绿色能源体系。“绿能之都”在南海之滨悄然崛起。

  如今,阳江绿色能源产业实现全链式、引领型发展,海工装备发展迅猛。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产业生产核心区建设顺利启动,规划陆域面积64.4平方公里,用海面积11.1平方公里,为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全产业链制造基地提供了坚实的主平台。

  立足“4+4+X”产业体系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延伸的第一城,阳江将立足“4+4+X”产业体系,重点在绿色制造、海洋经济、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滨海旅游康养等产业与大湾区城市加强合作共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链稳链强链,建立招商联合体共同面向全球招商,招引更多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来阳投资,与大湾区城市形成产业协同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携手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建设“绿色”新赛道上,阳江立足“陆海一盘棋”基本理念,加强港口资源与陆域经济发展的有机联动,以打造亿吨大港为目标,推动阳江港现有码头改造提升吨位等级,建成使用码头泊位23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8个),在建码头泊位16个。完善集疏运体系,积极推进阳江港疏港铁路、港区铁路建设,为阳江港发展港口物流提供有力保障。

  阳江大力推进智能化港口管理平台建设,引导和促进港口企业加大5G、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新技术应用,推动港区内部的装卸、运输等作业实现全过程智能化运作。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清关中心建成运营,引进优质服务资源,完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生态。

  【阳江发展绿能优势】阳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港三大国家战略交汇中心,是大湾区向西延伸第一城,阳江海域面积约1.2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66.8公里,占广东海岸线的十分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海、风、光等自然资源禀赋,拥有发展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能源的优越先决条件,海上风电产业更是阳江“向海图强”的一张闪亮名片。

  专题

广州日报看我72变T2阳江: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绿能之都” 黄文生、关家玉、梁文栋2024-11-29 2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