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你怎么理解雨母山的福文化呢?”游完湖南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当晚,一家人在民宿小憩,我轻描淡写地问道。
正走神的儿子被妻子推了推才回过神来反问道:“雨母山的福文化不是体现在福山雨母、福祖帝喾、福仙赤松子、福坛飞来石、福泉井吉泉‘五福’吗?”看来,游玩时心不在焉的他,并没有忘记我们出发前的约定——探寻雨母山之“福”。
“你觉得‘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追问。
儿子愣住了。
妻子忙接话:“福,本指双手捧着酒樽祭神,请求保佑和赐福,泛指幸福和福气,是吉祥、喜庆、美好的象征,寄托了炎黄子孙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大饱眼福,是福的第一重境界。”我说。
儿子渐入佳境:“雨母山明净澄澈,四季鲜明,温润宜人,目之所及,皆是眼福。”
“福的第二重境界,是口福吧!”妻看看我,转头望着儿子。
儿子娓娓道来,很多朋友对雨母鱼、雨母土鸡、井吉泉豆腐脑都赞不绝口,称其鲜美绝伦,齿颊留香,此为口福。
我笑着说:“福的第三重境界,心中惜福,需要我们用心感受珍惜身边之福。”
我继续讲,福的第四重境界:于每个生命个体而言,人生就是一场祈福的旅程,名利仅是外在的标签和光环,内在的提升更需持久修炼。德才兼备是对一个人内外兼修的最高褒奖,也是一个人福气的象征。从这个角度来讲,祈福,又何尝不是扪心自问:倘若自己不反躬自省,不奋起直追,不务实笃行,又怎会有泼天的福气降临?
我补充道:“真正的福气,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个人奋斗至关重要,天道酬勤福祉自来。”
“今天的雨母山寻福之旅是你爸特意安排的,希望你能感悟福之真谛,通过拼搏和实干收获福气。”妻子握住儿子的手抚慰道。
那一刻,幸福氤氲在空中,如窗外阵阵松鸣。
(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