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针灸医院)针灸科主任王兴
针灸门诊是中医院里烟火气最浓郁的地方,十多张拉着帘子的病床依次排开,里面的患者或躺着接受针灸治疗,或在耐心等候,针灸科主任王兴穿行其中,熟练地一边问诊,一边扎针。“每天7时上班,干到下午6时多,中午只能休息1个小时,回到家都是筋疲力尽。”王兴粗略地按门诊量估算了一下,今年自己大概用了30万支针。
在康复治疗领域,针灸的“江湖地位”是公认的。而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针灸医院),针灸正在不同病种的应用中刷新着大家对它的认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婉虹 通讯员徐心怡、王雯玉
案例:针药结合治疗
肺结节缩小了
“针灸门诊的患者人多病杂,中风、面瘫等神经类疾病,以及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占了大部分。”王兴介绍,近年来,到针灸门诊“报到”的结节病类患者也有不少,下述案例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
40岁的陈小姐反复咳嗽咳痰一个多月,偶有胸闷气促,活动后症状加重,体检时CT检查提示右肺中叶有直径8毫米的结节灶,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均考虑为良性。在去年1月到该院针灸科求治。西医诊断结果为肺结节病和湿疹,中医诊断结果则为咳嗽(痰湿阻滞证)。
其后,陈小姐接受了每周1~2次的针灸治疗。针灸主要取百合、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中脘、天枢、关元、气海、云门、曲池、外关等穴。其中,针背部穴位时脾俞、肾俞用温针,针腹部穴位时关元、气海、足三里用温针。
半年后,陈小姐在复查胸部CT时结果显示,右肺上叶尖段、右肺中叶外侧段各见一直径约5毫米、6毫米的磨玻璃密度结节影。陈小姐在复诊时自述,跑步时不再胸闷气促,无咳嗽咯痰,睡眠质量也明显改善了。
“像陈小姐这样的肺结节患者在针灸门诊接受治疗的并不在少数。”王兴介绍,通过中药加针灸,首先可以控制咳嗽等症状,其次在CT检查后发现结节甚至病灶都会减少。“有些病人可以通过触诊摸到结节,有些引起严重咳嗽的结节,在治疗后,会从胸中间往肩胛方向往外移,最后甚至摸不到,咳嗽等症状也会得以减轻。”
针灸治疗结节
取穴原则有三
在中医针灸门诊,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的患者都不少。“中医认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病因有寒邪、湿热、痰浊、食滞、虫积等,而且往往交错夹杂,最终导致气滞血瘀,终成积聚。”王兴解释,总的来说,结节都是经络闭阻所致,治疗一般从疏肝理气入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控制症状,二是补虚、扶正。
王兴介绍,针灸治疗结节的取穴原则有以下三点:
1.安神解郁:主要取督脉及一些头部穴位;
2.温中健脾、化湿祛痰、引气归元:主要取任脉及腹部穴位;
3.温经通络:肺结节取肺经及大肠经穴位;乳腺取乳腺附近穴位+肝经、胃经穴位;子宫取下腹部穴位及肝经、脾经、肾经穴位。
此外,在针药结合治疗结节时,王兴多用安神解郁、疏肝理气、健脾化痰的用药原则辨证施治。在饮食方面,他建议可在保障营养的前提下清淡饮食,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辨证调理。
“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金匮翼·积聚统论》)情志抑郁、肝气不舒也是结节的主要病机之一。王兴建议,针对患者因压力所致的情绪不稳、焦虑、失眠等问题,可以结合一些居家按摩保健手法,比如按摩太阳、百会等头部穴位,按压足三里、太冲等穴位,以及拍打胆经,也能起到一定的安神解郁、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作用。
气至而有效
“得气”是“见效”的前奏
很多人对针灸的认识都来自古装片,大多数会先问扎针疼不疼。
“《灵枢》中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针刺的关键,是要‘得气’。”王兴解释,所谓“得气”,就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感觉。而当医者和患者都感受到“得气”时,那就是“见效”的前奏了。
不过,“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王兴介绍,对于没有接受过针灸治疗的患者,“无痛针灸”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其关键在于医生的手法非常快速、准确、熟练,而且所用的针非常细小,可以使患者的痛感非常小。
那么,针灸治疗一般多久起效?王兴说:“根据《黄帝内经》记载,黄帝也曾问过伯高这个问题,伯高是这样答的:得病九天的,针三次可愈,得病一个月的,针十次可愈。”他解释,很多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湿疹、月经不调、中风后遗症、腰椎椎管狭窄等,一般情况下,1个疗程(针灸10次)就能见到疗效,不过,也要视乎个人体质,起效快慢因人而异。
“针灸治疗对很多疾病的疗效都很好。”他介绍,首先是痛症,像腰颈关节痛、肌肉酸痛、肩周炎、骨性关节炎、各种急性扭伤等;还有内科疾病如感冒、发烧、胃痛、头痛、咳嗽等;还有妇科疾病如痛经、崩漏等;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脑梗塞等,疗效也不错。“据统计,针灸治疗涉及17个疾病系统、564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