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好似“超级充电宝”。
光伏面板下的停车场,光伏系统生产的电力可用于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广汽零部件(广州)产业园利用厂房屋顶跟车棚建起了光伏发电系统。图为调研团一行走在铺满光伏面板的屋顶上。
本期调研主题:新能源与新型储能
今年2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的热门赛道,被称为我国外贸“新三样”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出口2023年首破万亿元。在广州,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同样有目共睹。从生产线上的电芯、电堆,再到园区里的屋顶光伏、电厂里的储能调频电站;从“呼吸的是空气,加入的是氢气,排放的只有水”的氢能源汽车,到产业上、下游的新材料和机器人企业……连日来,广州日报“发现广州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团队先后走访黄埔、白云、花都、南沙、海珠的11家企业,为广州以氢能、新型储能、光伏为重点强化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献计出力。
调研报告/发现广州新质生产力调研课题组
本期统筹记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
6-7版主笔/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方晴、董业衡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苏俊杰、庄小龙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镜州
系列统筹:汤新颖、张毓 版式统筹:黄思勤 手绘:黄潭
调研团队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广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广州市人大预算委员会委员 蔡清伟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产业招商投资促进会执行会长 龚元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储能研究室研究员 宋文吉
大湾区光储产业链促进中心主任、中誉电力院院长 黄时细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方晴、董业衡、陈忧子、苏俊杰、庄小龙、陈浩、陈镜州、陈铭曦、罗知锋、曾加逸、王安蕾
调研样本
鸿基创能、广州恒运、云韬氢能、回天新材、蓝海机器人、广储新能源、广州储能集团、智光电气、融捷能源、南沙氢跑、东风日产
调研现场
屋顶建起光伏发电站 电厂接上“超级充电宝”
4月底的广州雨水不断。在位于番禺的广汽零部件(广州)产业园内,调研团一行走上厂房屋顶,一大片湛蓝色的光伏面板展现在众人面前,即使是阴天也在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个分布式光伏项目由广汽零部件(广州)产业园有限公司与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在6.5万平方米上建设了6.7MW光伏发电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运营。
“建成并网后第一年的发电总量就达到700万kWh,86.6%电量就地消纳,余电输送到电网。这意味着通过利用厂房屋顶跟车棚的这些‘闲置资源’,每年能给业主节省140万元电费,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都非常可观。”听到工作人员的介绍,调研团成员们连连称赞。
离开广汽零部件(广州)产业园,调研团一路向南,来到南沙区的广州珠江电厂。若说广汽零部件(广州)产业园是在房顶上建起了“发电站”,那么广州珠江电厂则是接上了“超级充电宝”——储能调频电站。
火力发电厂为什么要采用储能调频?储能电站如何布局?有哪些设备和配置?运行效果如何?在控制室里,专家们仔细观察、详细发问,不仅与投资建设方广州发展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深入交流了项目的技术特点,还探讨了项目的运营模式及收益分享机制。
储能,就是利用锂电池存储或释放能量。调频,则是通过调整电源出力以维持电力系统频率,实现发电和用电动态平衡。“火电-储能联合调频系统可以使电厂在供需波动时快速作出反应,维持电网发、用两侧平衡。”工作人员解释说,储能电站能显著提升发电机组响应AGC调频性能,降低煤耗。
在用户侧,类似的“超级充电宝”也已上岗。在大湾区东岸的惠州,来自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级联型高压大容量储能系统已投入使用。作为广东省首个用户侧虚拟电厂电化学储能项目,通过峰谷套利预计每年可节约电费超过600万元。
“智光首推的级联型直接高压大容量储能技术可实现循环效率超过90%,是电化学储能领域全球充放循环效率最高的技术路线。”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付金建向调研团介绍道。
广州储能产品踏浪出海
在广州,新型储能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广州的新型储能产业还积极向外拓展市场。
翻开地图,智光电气的储能产品和项目不仅遍布中国,还踏浪出海。“这是我们准备交付给意大利一个产业园区的储能项目。”在厂房里,智光电气综合管理中心总监刘岸指着一排巨大的储能柜说,海外一些国家的电网没有国内电网稳定,而且当地电价较高,因此用户有更强动力建设光伏发电和新型储能项目。
对此,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计阳也有同样的体会,“海外用户对储能有着旺盛的需求,这样的‘刚需’就是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南沙万顷沙的融捷能源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调研团在车间里看到,完成浆料涂布后的极片经过激光切割、分条,阴阳极片和隔离膜自动卷绕后,一个电芯包就基本成形。后续这些电芯包经过配对、焊接、装壳和测试等流程成为电堆,再组装成一个个集装柜式的储能系统。
位于黄埔区的广州恒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省国资体系中率先进入储能产品制造领域,去年6月建成了2GWh新型储能集成和锂电池PACK高端制造生产线。该公司副总经理钟秋勤介绍说,“我们的用户侧储能产品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湖南等区域,目前已投运及在建的用户侧储能电站装机容量超过100MWh。”
上下游供应链助产业协同发展
广州拥有完善的制造业供应链,不仅为新型储能产业提供了稳定的供应和配套服务的保障,也为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几年,付金建深刻感受到广州储能产业链的发展,例如过去找电池要到外市外省,现在是外地企业想到广州建设电池生产线。
在粤港澳大湾区“绿能谷”板块内,有一家在花都土生土长的企业——广州蓝海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在光伏领域物流专用AGV机器人这个细分市场中排名前列。在蓝海机器人工厂内,只见一台一台AMR智能移动机器人经过精心组装后整装待发,准备发往全国各地的光伏产业基地。“我们生产的智能AMR能够满足光伏电池片特殊需求。”蓝海机器人董事长秘书张杰表示,“目前我们的智慧车间相关设备及系统在整个光伏行业市场占有率超过30%。”
作为中国胶粘新材料行业龙头企业的回天新材,也与新能源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全球每两块光伏电池就有一块使用了回天的产品。回天新材电子研究院技术总监赵荆感认为,能源技术需要与新材料技术深度融合,才能有力支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们将联手行业第一梯队,为广州新能源汽车用电提供全面可靠的解决方案。”
行业观察
从储能集团路径看广州产业发展思路
在广州,一批先进环保装备制造、现代环境服务等领域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正在崛起,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雏形已现。调研团走访的案例,正是储能龙头企业培育“绿色生产力”的典型。
广州储能集团,是由广州产投集团和广州发展集团牵头,会同广州工控集团、广州地铁集团、鹏辉能源、智光电气等本地储能产业链单位共同出资组建而成的企业,肩负着“广州市千亿储能产业”发展和壮大的重要责任。“集团要为广州新型储能领域的技术进步、产业带动、投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并为广州区域的分布式能源建立安全技术标准。”广州储能集团董事长毛庆汉说。
广州储能集团的发展路径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广州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毛庆汉介绍,集团去年7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项目建设,聚焦可实现稳定盈利这一目标,投资建设和储备一批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等项目;二是技术研发,除了电化学储能等,还着手于固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超级电容等新型储能技术方面的发展,扩展新型混合储能赛道,“多条腿走路”;三是引领产业发展。
尤其在第三个方面,“上接天线”“下走市场”的广州储能集团更能发现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和难点,而“答案”则需要行业共同探讨。
“用户侧储能项目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管理难等特性,我想问问蔡代表,你们公司团队人数不多,是怎么做到项目快速迭代和标准化落地的?”毛庆汉向调研团专家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广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清伟“问计”。
从集团的角度,毛庆汉分享了采用“统建统营”模式投资开发用户侧储能项目,以及由集团牵头同步建设广州市级储能安全智慧管控平台的构想。前者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后者可增强风险防控,提升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广州实践
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落户广州白云
要问当下什么行业最火?有人说是新能源汽车,有人说是人工智能。也有人说,这些行业想要走得更远,其实都需要光伏和储能作为支撑,前者负责发电产能,后者负责储存能源。
“发展新型储能”,今年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门后续也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等多项政策举措,均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在政策加持下,新型储能的发展如火如荼。国家能源局于4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型储能发展规模再次刷新纪录: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87.15万家光伏相关企业,深圳、广州分别现存2.24万家、2.20万家相关企业,排名城市前二,上海现存1.96万家,排名第三。截至5月6日,2024年以来广州已新注册2020家光伏相关企业。
储能企业方面,截至4月底,广州市储能相关现存企业达2098家,从注册量来看,2022年起注册量涨势明显,2022年注册量达323家,同比增长348.61%,2023年注册量达1029家,同比增长218.58%。
去年11月,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获得国家部委正式批复落户白云区。这是国家首个国家和地方共建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新型储能领域现在及未来唯一一个新型储能创新中心。
今年广州市两会上,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产业招商投资促进会执行会长龚元提交了《关于强化广州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条布局的提案》,指出广州在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进程中,也面临着产业链分散、全产业链条集中优势不明显,寸土寸金、人工成本高导致电源侧和电网侧等大型储能项目缺乏盈利模式等瓶颈。
对此,龚元认为,“依托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广州可构建开放、融合的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具体来说,广州可依托该中心和以广汽集团等为代表的链主企业,强化对新型储能产业的创新引领、资本赋能,加快聚集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企业和机构、研发团队和技术人才等上下游优势资源,形成从实验室到制造再到市场应用的新型储能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