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去年4月10日-1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广东湛江、茂名、广州等地,深入企业、港口、农村等进行调研,嘱托广东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春光明媚,夏阳初长,新的春天的故事,在广东大地接续唱响。今日起,本报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沿着总书记视察的足迹,踏寻南粤儿女牢记嘱托厚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乐章,记录广东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首站就来到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强调“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
殷殷嘱托,山高水长。一年以来,湛江向海图强,以水为题,奋力书写建设全链条水产、保护水岸生态湿地、提升粤琼黄金水道服务、保障雷州半岛供水四大“水文章”。
龙年季春,驱车湛江,这片被万顷海波三面拥抱的热土,处处洋溢着水岸沃土的勃勃生机。
海岸沿线,蚝排连片,养殖池星罗棋布,遥对深海网箱列阵,虾欢鱼跃、敲蚝装车的场面比比皆是;大片红树林湿地蓊蓊郁郁,鹭鸟腾空;客货滚装船穿梭琼州海峡,环北部湾供水工程各工地热火朝天。
一年来,湛江耕海牧渔取得新成效——南海海洋牧场智能装备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揭牌、“恒燚1号”等项目动工建设、深海养殖网箱增至3563个,数量占全省七成。另外,全国首个金鲳鱼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在湛江初步建立,金鲳鱼产业集群获批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启动官渡生蚝产业园建设,全市水产产业链年产值超700亿元。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张锋锋、李忠、刘冀诚 统筹/王晨阳、黄婉华
奋进征程·湛江
现代海洋牧场激活全链条水产
在东海岛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由恒兴集团承担建设,开展南美白对虾、军曹鱼、石斑鱼等水产品育种研发。近年来该基地与中山大学联手开展研究工作,历经近10年摸索,成功选育出国内首个获认定的南美白对虾抗病品种“中兴1号”。
在海水养殖种子工程的带动下,“对虾之都”湛江的辐射效应凸显,其淡化虾苗等技术使对虾更加适应各种生长环境,甚至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逐步实现规模化养殖,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去年,湛江南美白对虾育苗1600多亿尾,全国每5只南美白对虾中,就有3只来自湛江。2023年,湛江水产总产量达128.5万吨,总产值近300亿元。
“发展‘蓝色粮仓’,首先要培育好‘种子基地’。”恒兴集团分管种苗业务的副总裁莫爵君介绍,2023年以来,该基地的一连串计划逐步推进:继续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的应用;重点选育抗弧菌新品系,下一步拟申报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
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和智慧渔业构成湛江全链条水产的双核,强力驱动海洋牧场建设。去年6月,位于坡头区的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落成,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实现通过实时监控画面,足不出户将渔民养殖全过程纳入眼底,并形成实时数据。养殖户可通过手机了解养殖网箱位置、海域水质、当地降雨量。
广东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与“海威1号”共同在雷州市流沙湾组成海上智能化养殖矩阵。“海威2号”的海上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由湛江湾实验室科研团队提供,系统集成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器、主动声呐、被动水听器、水下立体相机、溶解氧传感器等设备,满足养殖平台结构健康监测、水质预测预警、养殖生物量检测、生长预测等智能养殖需求,可节省人工成本60%。
“桁架式抗风浪绿色智养装备‘海威2号’用于养殖中高端海鱼,平时只需三四个人在平台上工作,1个周期可养50万-75万公斤鱼,年产值有望达到7000万元。”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定对海洋装备升级带来的前景信心满满……
一年来,湛江在海水养殖产业上不断取得进步。湛江出台“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15条”等政策,全力打造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市。编制水产种业发展布局规划,水产苗种场达480家,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数量占全省40%。
建设“红树林之城”保护水岸湿地
在东海岛大桥上,记者远远便看见大群鹭鸟飞落麻章区湖光镇世乔村金牛岛的红树林里。这片红树林,已成为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进程中的网红“打卡地”。
“他们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这片绿。”在前往金牛岛红树林保护区的海堤上,世乔村党支部书记许伟宁在和记者讲述村民保护红树林的故事时,身旁的村民扫视堤面,不时在堤旁清理纸屑等抛落物。
湖光镇党委书记黄志超对记者说,一年来,该镇压实镇村干部常态化巡查管控责任,加大护林宣传和依法护林力度,充分调动各方资金投入,加强红树林营造修复,扩大红树林面积。在倡导生态文明的同时,打造万亩千岛湖式红树林景观,整合湖光岩等景观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名镇。
湛江拥有红树林面积9000多公顷,占全国的33%、广东省的78%,是中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当前,湛江正加快建设“红树林之城”,持续抓好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之路。一年来,湛江制定红树林湿地保护条例,发布全国首个地级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组织编制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完成红树林造林、修复1079公顷。与此同时,湛江开展“种养耦合”试点,建成金沙湾红树林科普基地,红树林保护成效更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
打造“智慧港口”服务“黄金水道”
在徐闻港航站综合大楼的办公室里,湛江徐闻港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杨卫忠指着窗外码头上送客登船的一排廊桥说:“徐闻港在不断创新,像这种新研发的‘一桥双接式’登船廊桥,在全球是首度应用于客滚轮渡码头,实现车客分流安全登船。”
在记者采访当日下午,海安港和海口北港就整合资源召开协调会议,通过持续提升“智慧港口”竞争力,把“黄金水道”和客货运输最佳通道这篇大文章做好。
除旅客登船人性化外,一年来,徐闻港还创新客运转接无缝化、车辆过检集成化、船舶停靠便捷化、信息管理智能化,大大提高物流和客流效率。与此同时,湛江开展新时代湛江徐闻港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规划编制,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工程、徐闻港进港公路支线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与海口市签订合作协议,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上升为省际合作平台。目前,徐闻港客滚轮渡港口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通过中期评估;进港公路支线改扩建、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待渡车辆停车场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解决区域水资源配置不平衡
车行雷州半岛,窗外不时闪过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线项目工地紧张施工的场面。该项目的终点——大水桥水库波光粼粼,徐闻县委书记罗红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徐闻基本完成水网规划编制,提前统筹规划城乡生活用水、农工用水配置,为承接西江水引入徐闻做好充分准备,完成配套的大水桥河“万里碧道”工程建设,开建大水桥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大水桥河成为全国第三批幸福河湖建设储备项目。
在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线项目4个标段火热开建的同时,雷州半岛450万亩大型灌区和连通雷州半岛397座水库、1334片山塘、10078个小池塘的“百库千塘万池”输水储水网络也在筹划建设中,将极大推进当地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