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广州教育援藏“输血”与“造血”并重 为高原孩子打开山外的世界

捧着一颗心来 讲好每一节课

赵方圆

本文字数:3189

援藏支教队队员与孩子们一起读书。

学习舞狮的学生

扫码看视频

  援藏30年

  从心出发

  广州日报2024年度援藏报道

  开栏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广东省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广州日报推出《援藏30年·从心出发》融媒体策划,挖掘广州援藏工作中有温度的人物故事,展现广州援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积极作为以及“缺氧不缺精神”的良好风貌。

  记者实地走访西藏林芝波密县,挖掘致富故事、典型人物,通过改变个人命运的“小切口”,展现当地淳朴民风和巨大变化,献礼广东援藏30周年,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陈浩、高凯珅

  2016年的一次支教经历,让来自岭南师范学院的支教大学生贾俊兵认识了同为教师的吴佳,两人在雪域高原“安了家”,并成为彼此最坚强的后盾。近年来,与贾俊兵、吴佳有着同样的初心,千千万万的援藏教师、支教大学生正从全国各地奔赴西藏山区的课堂,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微光吸引微光……

  近年来,广州教育援藏“输血”与“造血”并重,不仅对接教育帮扶资金物资超776万元;还为波密县打造了“书法室”“阅读室”“心理咨询室”;去年对接广州大学选派的支教队员到波密支教实习人数达历年之最;邀请名师送教帮扶人数为全省之最。促进两地师生交流交往交融,为高原孩子打开山外的世界。

  支教相识相知,援藏夫妻雪域“安家”

  回望当初,贾俊兵依然感谢那一次改变了他整个人生轨迹的支教经历。“从那些孩子眼中我看到了对知识的渴望,我自己也是农村娃,当时就盼望有一天能有机会再回到这里,为他们的未来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添砖加瓦。”贾俊兵告诉记者,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妻子吴佳成了自己最坚强的后盾,“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我的鼓励,坚定了我与她一同在这里扎根的决心。”

  然而,两人在多吉乡“安家”不久,贾俊兵就因工作调整,分配到了波密县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乡镇——康玉乡,在当地政府担任基层公务员。“康玉乡和多吉乡虽同处一个县、相距仅70公里,但实际车程却要2个多小时。”贾俊兵告诉记者,由于沿途路况复杂,要经过一座海拔5300米的果杂拉山,特别是每年10月到次年3—4月大雪封山数月,夫妻二人常年分居两地,一年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40天。

  “由于我俩工作都比较忙,年后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到现在已经有50多天没见过面了。”贾俊兵告诉记者,大儿子今年5岁了,累计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如今妻子怀二胎3个月了,但他依旧无法陪伴在她身边。

  愿为教育献身,高原教师“抱团取暖”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认识’……”今年4月初,记者从波密县城出发,驱车约一小时来到海拔3300多米的多吉乡中心小学,贾俊兵的妻子吴佳正在这里为即将小升初的六年级学生补课。

  吴佳来自四川内江,从大学毕业考到多吉乡中心小学当老师已有10个年头,如今已是多吉乡中心小学的党支部书记兼代课老师。由于学生的父母平时都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看管孩子,多吉乡中心小学实行寄宿制。这也意味着从周一至周五,老师们要照顾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甚至还要带生病的学生去医院。

  扎根高原,与家人分居两地,不能陪伴孩子的成长,是否后悔过当初的选择?“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对我来说,教书育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我愿为之奉献终生的事业。”吴佳告诉记者,不仅是自己一家人分居几地,学校里许多老师都是外地人,他们同样怀揣着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理想,“即便是西藏本地人,因为路途遥远也很少回家,有时候,老师忙起来顾不上孩子,其他老师就会帮忙照顾孩子,在这里大家紧紧地‘抱在一起’……”

  如今,令吴佳备感骄傲的事,就是每逢寒暑假,带过的孩子们回来看望自己。“我的第一批学生都读大学了,学生的路走宽了,相信未来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也会随之改变。”吴佳告诉记者,自己很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也想让他们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要走出大山去见识更大的世界,有朝一日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埋下一颗种子,走出大山看外面世界

  近年来,千千万万的援藏教师、支教大学生从全国各地奔赴西藏山区的课堂。行走在松宗镇中心小学综合楼的走廊,这里被孩子们布置成照片墙,上百张照片记录了每一批广州支教大学生同当地师生留下的珍贵回忆。

  今年3月8日,广州大学、广州第十三批援藏支教队14名队员来到波密县。“出发前,我们了解当地学情,希望用自身所学,带给当地的孩子们新的课堂与教学模式。过来之后发现,对于学科知识体系的讲解,当地孩子仍需花较多时间才能消化。”队长陈亮说。

  因此,支教队在教学时主要是基于班级学生的情况,适当地将每一课时所要完成的任务减少,授课时引用的材料难度相对降低,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话讲好每一节课;同时,结合当地资源讲好学科课程,“比如历史学科的教学,在讲到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历史时,所引用的‘唐蕃会盟碑’等材料均为学生所知晓的。”陈亮说。

  来自广州大学的蔡志亮是广州第十三批援藏支教队队员,也是第一次进藏。“我们广州大学每年都会派英语专业的学生去不同的地方支教,我在大一就听说了学长学姐在西藏支教的经历,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很荣幸能在大三实现这个想法。”蔡志亮告诉记者。想把学到的教学理念、新的方法带到这里,通过支教这个契机,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微光吸引微光,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走出大山看世界的种子。

  “输血”+“造血”,教育援藏创多项之最

  3月29日,在广州援藏工作组的协调联络下,来自广州的企业——广州宏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向波密县中学捐赠价值30万元的智慧教育设备。近年来,智慧笔走进课堂,“书法室”“阅读室”“心理咨询室”遍地开花,舞龙舞狮丰富课余生活,波密学生走出深山,甚至赴广州研学……波密教育“软硬件”迎来翻天覆地的巨变。

  “广州市教育局大力支持波密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每年支援波密县教育资金超170万元,去年投入180万元购买教学一体机。目前,这里的学校硬件水平已经基本能够向内地看齐。”广州援藏工作组组长,波密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明告诉记者,特别是近两年组织了几次赴广州的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不仅让学生大开眼界,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我们工作组的支持、组织下,去年松宗镇中心小学有5名学生去广州参加了夏令营,回来后我们明显感觉到这几位学生的自信心油然而生,学习也更主动了。今年,我们计划组织更多的学生走出大山体验世界。”李明告诉记者。

  “自2022年6月进藏以来,广州教育援藏‘输血’与‘造血’并重,利用‘规划内’资金800万元为波密县新建两所幼儿园,对接‘规划外’教育帮扶资金物资达776万元,援藏支教点由2个增加到4个,2023年对接广州大学选派37名支教队员到波密支教实习,为历年之最;创建了‘穗波教研大讲堂’品牌,邀请名师送教帮扶达17批141人,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广州援藏工作组成员,波密县教工委委员、县教育局副局长陈道宇告诉记者。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要闻 A3捧着一颗心来 讲好每一节课 赵方圆2024-08-16 2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