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SA9版:佛山新闻

古琴斫制技艺传承人推出斫琴公益体验课

姐弟二人5天斫出一张琴

冯嘉敏

本文字数:2248

刘九生希望在佛山继续探索青少年的斫琴体验活动。

斫琴体验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刘九生(右)指导小朋友体验斫琴。

  最近,方随琴坊佛山工作坊里除了灵动的琴声,还多了孩童嬉戏的笑声。对古琴斫制技艺广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九生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以往都是大人体验斫琴,可否让孩子也动手体验一下古老的斫琴技艺?

  令人惊喜的是,一棰一凿间,一对小姐弟真的花5天时间斫出了一张琴,还画上了充满童趣的徽位。“传承文化不能单靠言语,只要他们动手做过,这份记忆会伴随终生。”刘九生希望,未来能在佛山继续探索青少年的斫琴体验活动,并在广州等地进行复制,向更多人传播和推广古琴文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嘉敏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

  结缘:广州白领辞职成为斫琴师

  “小朋友们,你们眼前的就是古琴,这种乐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走进禅城闹市中的一条小巷,循着琴声就可找到隐于市井的方随琴坊佛山工作坊。

  琴坊里,各式古琴挂于墙上,几株荷花增添了些许清幽。刘九生正在给几个孩子讲解古琴的历史。院落里,木胚、凿子等斫琴材料已经妥当,等待小匠人们“小试身手”。

  刘九生与古琴的缘分,始于2005年。当时他前往琴师谢东笑家拜访,刚进门便被琴音所吸引,自此走进古琴的世界。开始,他跟着老师学弹琴,慢慢地就产生了自己制作古琴的想法。

  古琴的制作技艺被雅称为“斫琴”,“斫”字有刀劈、斧砍的意思。一张古琴的制作,需要历经选材、挖槽腹、合琴、披麻、刮灰、擦漆、调弦等多道工序,其中主要的两大步骤是做木胚和做漆。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刘九生,大学时学过漆画和木雕,斫琴恰好是二者的结合。2008年,刘九生开启了斫琴生涯。3年后,他辞去了在广州的工作,以斫琴为业,成为了一位职业斫琴师。“通过弹琴和斫琴,我慢慢体会到了内心深处的东西。”更多的时候,大家称呼他为方随,取方便随缘之意,方随琴坊也因此得名。

  “制作一张古琴,大体上需要20多个工作日,但由于需要等油漆变干、打磨等工序,我要用一年半到三年去制作。”刘九生坦言,现在市面上也有用机器辅助制成的古琴,售价只需要几百元。不过,他更相信手工艺和时间雕琢出来的声音。好的古琴“身价”也会翻倍,价格可达万余元甚至十几万元。

  2016年,刘九生成为了古琴斫制技艺广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肩负起传承和推广古琴文化的责任。“这些年,我会去大学城的一些高校开展讲座,讲古琴的相关文化和斫琴技艺。我也会不定期给老家的孩子讲课,让他们从小就对古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接触。”刘九生说。

  惊喜:当稚气孩子遇上古老斫琴

  在今年6月的广州非遗开放日上,刘九生偶然发现:“以前只有大人才能完成的斫琴体验,其实很多小朋友都很感兴趣,甚至也能做得很好。”他开始思考,当稚气的孩子遇上古老的斫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广佛同城是一家,刚好佛山工作坊有空间,我就想试试让孩子体验一下。”刘九生表示,从7月起,方随琴坊佛山工作坊推出了面向青少年的斫琴公益免费体验课,既讲解古琴的历史与文化,也指导孩子亲手体验斫琴的面板木工制作,以此感受传统技艺和匠人精神。

  在体验课上,孩子们站在杉木制成的面板前,左手握凿子,右手持木棰,一棰一凿间,慢慢地挖出槽腹。看似单一枯燥的动作,孩子们却干得非常起劲,此起彼伏的敲击声在琴坊里响起。

  孩子们的干劲远超刘九生的想象,一对小姐弟更是为他带来了满满惊喜。“10岁的姐姐蔡雨桐和6岁的弟弟蔡雨航,他们在5天时间里,花了二三十个小时,竟然真的斫出了一张质朴的琴。”刘九生笑称,姐弟俩刚开始很卖力,中间有点泄气,但最后越做越有成就感。

  “我没学过乐器,以前对古琴只有一点点了解。”蔡雨桐说,斫琴是很累的,但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她坚持了下来。由于年纪还小,姐弟俩主要负责木工制作,合琴、上弦等工序是由刘九生协助完成的。尽管看起来有点粗糙,但这张琴已经能弹奏出轻灵的琴声。“我很有成就感,非常开心。”蔡雨桐说。

  得知这个消息后,正在加班的孩子妈妈杨琴马上从办公室赶来琴坊。“当我听到琴声,我觉得非常震撼。”杨琴说,整个过程很不容易,又是木屑又是汗水,孩子手上有小伤口也没吭声。“我没想过他们能斫出这么‘拿得出手’的琴,既欣慰又惊喜。”

  启发:让青少年在实践中获得熏陶

  在刘九生看来,斫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孩子能参与的也只是部分工序,但这种体验依然弥足珍贵。“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触斫琴这种传统技艺。”刘九生认为,斫琴体验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考验了他们的耐力,也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古琴文化的熏陶。

  徽位是古琴上的音位,蔡雨桐和蔡雨航姐弟想把13个徽位准确地画在对应位置上,就要学会量尺子、运用方法计算、懂得找对称……两人在纸上算来算去,被提醒算错了又再来,最终才能顺利地画出徽位。

  令人惊喜的是,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也在此刻得到了释放。一般来说,古琴上的徽位是一个个小圆点,但姐弟俩的这张琴上的徽位却是充满童趣的小图案。

  这些年来,已经有十几个徒弟跟着刘九生学斫琴,他们年龄、性别、职业各不相同,因为喜爱而聚到一起,有些已成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但他们基本都是成年人,这次面向青少年的尝试,让刘九生深受启发。

  记者了解到,蔡雨桐一开始对古琴没感觉,直到做完琴后,当妈妈问她愿不愿意学古琴,蔡雨桐的态度有了变化。“斫琴体验是一个进入的小切口,让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刘九生说。

  这一个月来,佛山工作坊吸引了几十个孩子前来免费体验斫琴技艺。“这比看文字、看视频有用多了,动手试试才会理解古琴内腔对发音有什么作用,是一种很好的普及方式。”刘九生表示,未来希望在佛山继续探索青少年的斫琴体验活动,摸出路子后可以在广州等地进行复制,向更多人传播和推广古琴文化。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佛山新闻 FSA9姐弟二人5天斫出一张琴 冯嘉敏2024-08-26 2 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