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平台通过投放智能流浪猫屋,将流浪猫置于直播间“C位”,观众可多角度观看流浪猫吃饭过程,还能通过购买爱心币向流浪猫投喂猫粮。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该平台推出的智能流浪猫屋也有不少争议:定价过高的猫粮被质疑“割韭菜”,不断增多的流浪猫影响社区居民生活、带来安全隐患等。
这些争议指向的其实是如何科学管理流浪猫。事实上,流浪猫治理的主要痛点在于如何控制增量,其源头就是做好TNR(抓捕-绝育-放归)工作。同时,TNR工作速度须跟上流浪猫繁殖速度,否则流浪猫在猫屋周围越聚越多,反而会增加繁育可能,给治理“帮倒忙”。
智能流浪猫屋的设计初衷,一方面意在增加社会对流浪猫问题的关注度,另一方面,“众筹”猫粮的商业模式,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公益活动资金短缺的问题。改善流浪猫生存环境无可厚非,但在实际操作中,相比喂养,该平台在投入更大、难度更高的TNR工作上的完成度并不高,更多依赖志愿者“为爱发电”,这无疑给平台在流浪猫治理上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打上了问号。更有甚者,也不排除有人把爱猫人士的爱心当成了招徕生意的噱头,若出现这种情况,那就与公益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企业对流浪猫尝试救助虽值得鼓励,但仍需在公益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 (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