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海一男子自称购买了两张有塑封的“全新折叠床”,却发现床上标有救灾物资字样。12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向记者确认,该床是使用过的救援物资,重新消毒塑封后本该送入钢厂销毁,却被人私自出售,目前正在严查。(8月12日极目新闻)
背后有多大的漏洞,才会让一批赫然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监制”字样的救灾物资在市场上公然流通!虽然,床上还印着一个“扫码全程追溯”的溯源码,但记者追溯起来,相关方面要么是“不知情”,要么是“不知什么原因”。溯源码变成“稻草人”,说明这项制度既没有得到好执行,也没有得到好监督。在救灾物资使用上,意识如此薄弱、管理如此粗放,实在让人不省心、不放心。
和珅是清朝著名的大贪官,据说他有“三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款不贪、办不成事不贪。因为赈灾款是百姓的救命钱,朝廷也极为看重,谁要是动了这种钱,被发现之后绝不会有好果子吃,丢脑袋也不是没有可能,和珅只是贪不是傻,所以不敢动这种钱。到了今天,虽然物质大大丰富了,但倒卖救灾物资亦非小事,极有可能触犯刑法中的“挪用特定款物罪”,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有期徒刑。上海这起事件,情节有多严重暂未明朗,但也需要认真对待,不能当作倒卖普通物品处置。
事发次日,相关部门表示“正在严查”,这种态度没有问题,反应速度也挺快,希望他们尽快查个水落石出。不过,就大数据而言,部门自查自纠有时存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大事拖小、小事拖了”等现象,到最后甩出一个漏洞百出、连自己都不相信的结论。鉴于救灾物资的特殊性、被倒卖的严重性,如果部门自查的结论无法做到逻辑自洽、让人信服,上级主管部门或监督机关还是应该积极介入,对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调查。倘若有公职人员监守自盗、中饱私囊,应该依法处置、严惩不贷,对这种违法行为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