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员工分工合作,一次出炉多达三万件瓷器,通过水路销往东南亚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运往更遥远的市场……这是明代中晚期,惠东县白马窑持续百年的盛况。
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的白马窑遗址,考古工作至今仍在进行中。因其紧密联系海上丝绸之路,近年来受到经济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白马窑遗址群是广东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陶瓷古窑场,被评为“广东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之一。日前,记者前往遗址现场一探究竟。这个足以改变当地历史和现状的文化遗产,正促使当地依托“百千万工程”东风,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迎来千载难逢的文旅风口。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明 通讯员叶衍达、廖任平
广东迄今为止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场
静谧的莲花山山脚,一排排窑炉群遍布田野,成千上万的工匠们分工合作,取土、和泥、拉坯、上釉、装窑、升火……日前,记者站在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窑所属的三官窑遗址前,听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政、惠东县博物馆馆长欧嘉豪等人的讲解,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数百年前,这里大量生产陶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运往远方的盛况。
三官窑窑址已被巨大的顶棚和栅栏严加保护,窑炉一共10座,依山自上而下呈一字形整齐排列。除了顶部损毁,其余部分均完好无损。常年在此考古发掘的王政介绍,惠东白马明代窑址群面积约23平方公里,分布于白盆珠镇白马、横江两个行政村,是广东迄今为止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场。从出土纪年器及产品风格判断,生产年代历经明朝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前后大约百年时间。
“窑址群所发现的窑炉类型可分为阶级窑和馒头窑。窑炉结构合理,装烧量大,一次出品一万至三万件不等,主产当时市场流行的青瓷产品。”王政说,发现陶瓷器物在做工上多轮制成型,施釉和装烧工艺十分成熟。“是广东目前经考古调查、发掘所发现规模最大的古窑址。”白马窑产品以仿龙泉青瓷器为主,器型有碗、盘、碟、杯等。产品胎色以灰白、灰为主,釉面以青釉为主。“从窑址规模和制品工艺来看,当时这里的窑场十分热闹,聚集的人员恐怕不下万人。”王政认为,窑址生产工艺先进、产量巨大,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上乘。此外,还发现成套的制瓷工具以及其他器物,如现场发现了疑似打仗和烧窑皆可使用的破甲锥。
除了现场留存的窑址和众多残留物品外,在惠东县博物馆,收藏了过万件白马窑遗址出土的陶瓷产品。“呈色多样,有青绿、青灰、青黄、天青等;器物内底常见‘福’‘清’‘寿’‘溪’‘公正’‘正’‘正心’‘禄’等款识。”惠东博物馆馆长欧嘉豪介绍。他还透露,目前已对4座窑进行加固保护,其中回填2座。近年来,多所大学派人前来现场考古研究和交流,国家文物局遗产研究所也曾来人详细调研。
为明代海丝路陶瓷输出源头之一
“南岭东部山地明代仿龙泉青瓷制造业不仅得益于海上贸易的发展,同时也有赖于南岭东部山地巨大的潜力。”王政说,众多移民、逃亡者和各行各业的人员前来定居或流动。人们相互交往、相互影响,促进了惠东近海山地河谷的仿龙泉青瓷窑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目前,白马窑出品的瓷器可见于惠州、广州、中山、东莞等地的官署、衙署、居址和墓葬之中,亦可见于海南岛、东南亚等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明代海外贸易的兴盛繁荣之景象。在20世纪80年代,广东省博物馆考古专家曾广亿在《广东明代仿龙泉青瓷及其外销初探》中指出,在日本大阪堺环壕都市遗址、马场屋敷遗址、印尼的巴东和西爪哇及马来西亚甚至是阿曼的遗址中均有发现以惠阳窑(白马窑)为代表的广东仿龙泉青瓷。由此可见,以白马窑为代表的南岭东部山地的仿龙泉青瓷产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亦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专家认为,白马窑考古发掘成果,推动了对南岭东部的明代仿龙泉青瓷窑址的窑炉结构、制作工艺、产品特点和发展谱系的研究。相关发现有助于深入研究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与珠江流域、韩江流域、福建地区瓷器烧造工艺交流与人群迁徙等问题。同时,将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物证,也是广东在明代广泛参与海丝贸易的重要证据。
青花瓷崛起 白马窑逐渐衰落
记者采访当天正值台风天,被严加保护的窑址在风雨中依然保持着通风、干燥和明亮的环境。地面上仍可见大量窑砖、窑渣、各类青瓷片等。“我们推测,当时这里生产的大量瓷器通过西枝江、珠江等水域,经惠州、广州、深圳直至香港屯门地区出海,远销东南亚地区。”王政告诉记者。
一同前往考古现场的专家们说:“考古工作尚在进行中,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当年在此从事陶瓷烧制的工匠们究竟是从哪里迁来的?后来去了何处?这些都需要借助大量的考古史料和现场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白马窑的兴起与衰落,王政向记者表达了初步得出的结论:白马窑的工艺源于浙江龙泉,部分技术可能来源于福建,结合广东本地技术,形成了白马窑的独特风格。从地理、交通等综合分析来看,极有可能是东南沿海来的窑工选址于此。他们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使得白马窑兴旺了百年。
明代中后期兵荒马乱、青花瓷崛起导致白马窑衰落,部分工匠迁徙,白马窑由此最终走向没落。
文旅开发已具雏形
“白盆珠属于文旅处女地。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陶瓷标本库房将在白盆珠建设,23平方公里的青瓷窑址和大量的历史记载以及海丝路贸易产品出产地,这些都是白盆珠的文化财富。”白盆珠镇党委副书记廖素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白马窑所在的莲花山连接汕尾市一侧的深汕合作区,距离粤东南最高峰莲花山主峰1300米,镇上的水路交通、公路交通非常发达,使得白盆珠具备了旅游开发的极大潜力。
去年11月,惠东县白盆珠镇、横江村被确定为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由此,该镇立足横江村三官坑古窑址,计划以培育“陶瓷考古小镇”为主题,包括打造3A级旅游景区、莲花山系列户外运动场,将青瓷形象与当地自然风貌巧妙结合,打造“一步一趣景,一墙一文化”的特色场景。目前,项目在如期推进当中。
白盆珠拥有温泉、岩茶、横坑绿茶、沉香种植园等独特的资源,乡村文旅服务业开发具备极大的潜力。廖素芳说,目前,文旅开发雏形已经具备,自驾游可到白盆珠镇白马窑遗址公园、青瓷文化体验公园。沿着18公里的绿道一路前行,游客可将苏联专家楼、白马窑、樱花茶园、主街口、乡村振兴示范带等景观尽收眼底。
未来,他们将打造国家级“海丝”文化旅游目的地,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将白马窑址所在地的横江村和白马村,以“村庄变景区”的方式改造提升,共同形成集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网红打卡点”,成为白盆珠镇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