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内部“吹哨人”多多益善

夏振彬

本文字数:790

  20日,应急管理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国务院安委会发布的《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进行解读。会上,该部相关负责人提醒,要避免把内部报告变成内部举报。

  报告、举报,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方向”不同。报告自下而上、来自内部,从发现到处置,属自查自纠,全程主动;举报,则是一种外力,经营单位一旦被举报,则将被督促、被整改,甚至被执法处罚。多年来,鼓励举报、重奖“吹哨人”已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抓手。如今,为何从内部挖潜?

  一者,更“经济”。祸患常积于忽微。“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隐患,就是潜在的危险。它们常年“隐”着、毫不起眼,但无异于不定时炸弹。正因此,我们一再强调“视隐患为事故”“发现不了隐患就是最大隐患”。而企业从业人员,本就处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线,天然地具有发现隐患的便利。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有助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且相比事后整改、大规模排查,此举是动态的、常态化的,更“经济”、更有效。

  二者,利长远。有人或许心存疑惑,发现隐患主动“吹哨”,不是职责所在吗?事实上,很多人对举报心存顾虑,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甚至担心在企业里不好过。而《意见》开辟了内部报告的渠道,鼓励“小隐患小奖,大隐患大奖”,不仅给“真金白银”,还要在评优评先、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其目的,就是要树立鲜明导向、营造浓郁氛围:鼓励一线从业者争相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形成人人参与、群防群治的良好风气。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没有安全,一失万无。落实《意见》,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说清楚”,让所有从业人员明白“向谁报告、怎样报告”;要落到“底”,不仅企业层面重视,奖励时大张旗鼓,更要落到一个个车间班组,避免有人觉得在自己“一亩三分地”出问题损形象、丢面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内部“吹哨人”多多益善 夏振彬2024-08-22 2 2024年08月22日 星期四